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AIMBE Fellow 潘毅:少年状元、九年学术荒,拒做生(6)

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许东老师是计算生物物理的博士,要比我们更加了解生物的性质。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授,强项是算法的分析和系统的开发。” 生物信息学进入了

“许东老师是计算生物物理的博士,要比我们更加了解生物的性质。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授,强项是算法的分析和系统的开发。”

生物信息学进入了深度学习的时代。区别于生物学家所做的深度学习,潘毅的研究既包括深度学习在生物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在改进算法的精度、速度以及架构,将生物学知识融入进算法中。

而在接触生物信息领域早期,潘毅与徐鹰、许东的研究内容曾有过重合。

另一位曾在潘毅门下学习的学生,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李敏教授,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国内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中流砥柱,获得了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为了迅速在存储量巨大的数据库中找到相似的序列,相应的算法和工具必不可少。

2021年,潘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与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榜单。

随着研究的深入,潘毅逐渐意识到简单的算法无法处理数目庞大的生物数据,下一步的研究必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潘毅还算幸运,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以亚裔的身份拿到了戴顿大学的offer,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在科研中,潘毅最看中学生勤奋刻苦的品质,能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坚持下去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者,一定具有这一品质。

在潘毅的带领下,佐治亚州立大学的生物信息研究团队飞速成长起来,潘毅带领团队开始组织生物信息领域会议、创办学术杂志、出版系列丛书。

“我和这几位老师在工作上经常相互学习,向他们请教问题,也会邀请他们在会议上做主题演讲。我也很感谢这些年他们对我和我学生们的帮助。”

那时已经常在并行计算领域大型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的潘毅,进入生物信息学领域后,反而连在一些低级别研讨会(workshop)上的演讲机会都时常争取不到,无人问津。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一大批生物、化学、物理、计算等专业的学者,前仆后继加入到学科的产研建设,那是一个灵感迸发、情谊绵长的年代,也是一个走出质疑、迷茫的年代。

“潘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不仅在科研上,也在生活上,隔三差五就询问大家是否有困难,并全力帮助。”雷秀娟回忆。

但生物学家往往也不懂计算机技术,对方总是将计算机专业的学者当做写程序的“工具人”,而非真正的合作伙伴。

“我可以干到八十岁再退休。”

谈及回国原因时,潘毅表示:“和白人打交道的场合待腻了,想换个环境,回家乡来。留在美国每天和十几二十个白人系主任聊天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反而是回到国内再创一个学院,继续做我的研究更有意思。”

目前,雷峰网启动《生物信息学的三十年往事》专题,将陆续推出徐鹰、潘毅、周耀旗、许东、唐建等新老学者的人物故事,记录光辉岁月,以照后人之路。

文章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网址: http://www.dzyxxxbqk.cn/zonghexinwen/2022/1008/794.html



上一篇:喜报|我院信息科在湖南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业
下一篇:全国信息学竞赛,青岛18名高中生获省一等奖!看

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 |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电子与信息学报版面费 | 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发表 | 电子与信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子与信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