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AIMBE Fellow 潘毅:少年状元、九年学术荒,拒做生(5)

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潘毅开始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学专业知识。 中国最早一批的生信人,在1960年前后出生。1978年,恰同学少年。 21世纪初,生物信息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不论

潘毅开始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学专业知识。

中国最早一批的生信人,在1960年前后出生。1978年,恰同学少年。

21世纪初,生物信息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不论是美国老牌名校还是刚刚成立的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都没有历史积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这样,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彼时的美国正深陷新一轮周期型经济危机的泥潭,工业界不再需要大批的高学历人才,毕业的博士生们只能涌向教学岗位,使得就业竞争加剧,很多人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上文中《多生物序列对比:打分函数、算法、评价》一书的作者之一,潘毅的博士生郭炫,目前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做助理教授,即将升任终身副教授,已经两次拿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基金。

6月2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以下简称“深理工”)一支特殊的小分队从深圳赶赴安徽,看望一位“扭扭车”男孩张亮。

潘毅开始建设佐治亚州立大学的生物信息团队时,徐鹰正担任佐治亚大学生物信息研究所的首任所长,两人一个在亚特兰大,一个在雅典市。

最初进入生物信息学领域时,由于计算机出身的潘毅等人不懂生物,只能与生物学领域的学者合作,针对对方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2005年,潘毅升任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这时的佐治亚州立大学的计算机系才刚刚设立,系里只有十五六个教授,不论资金还是人力都十分紧缺。

自2005年担任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以来,潘毅经历了生物信息学发展最迅速、技术迭代最快的十几年,他研究了大半生的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结合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AI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不懂计算机的生物学家来说,如何将先进的AI技术应用到研究中也是一大难题。

佐治亚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徐鹰,正在念吉林大学计算机本科。后来与徐鹰一起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研究,并一起获得2001年美国“最杰出研究与开发100 人奖”的密苏里大学许东教授,此时还在读初中,直到五年后就读北大。和潘毅是苏州同乡的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周耀旗,一年之后也将会去中科大读化学。

这个阶段,潘毅的研究重心逐渐从蛋白质结构预测转变为生物网络分析,这也是潘毅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生涯中占据精力最多的基础研究。

但是,作为华人外来者,想要融入美国当地圈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获得了与白人同样的工作岗位,也很难获得同等的尊重和重视。

潘毅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半的时光。

“华人面孔有时候只被当做点缀。如果是白人先接触到的某项工作,我们就很难再加入其中了,只有那些没被白人选中的工作或是一些临时任务,我们才能接手。”

潘毅在美国任教期间,共培养了二十个博士、五十多个硕士,其中十几人一毕业就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助理教授职位。这些学生中目前已经有两位担任系主任,五位升任正教授。

他将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以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回国以来先后进行了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新冠病毒药物的小分子筛选、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进行自闭症早筛方案研发等多项研究工作。

右一为金兰教授

潘毅就这样一路升级通关,从初到美国时“水土不服”的华人留学生,成长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中流砥柱。

潘毅所擅长的正是制造并利用先进的AI工具,并用其解决生物学难题。

潘毅探索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就此走上正轨。

郑纬民院士在潘毅老家胡家弄拍照留念

对生物网络分析的基础研究也为多年后潘毅转向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潘毅将经费分配给其他教授,要求他们与生物系的教授合作,在自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知识,在一定期限内产出一批新的科研成果。比如,将人工智能用于生物数据分析,将计算机可视化用于蛋白质和分子可视化,将算法、数据库等技术全部融入生物学领域。

与潘毅同年出生、同年高考,又同年博士毕业的徐鹰,则选择留校做了助理教授,并于1993年进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后,偶然加入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中,比潘毅早一步触摸到生物学的边缘。

“这才是真正有生物学意义的工具。”

对身为系主任的潘毅来说,如何利用眼下有限的资源使计算机系脱颖而出是个难题。

文章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网址: http://www.dzyxxxbqk.cn/zonghexinwen/2022/1008/794.html



上一篇:喜报|我院信息科在湖南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业
下一篇:全国信息学竞赛,青岛18名高中生获省一等奖!看

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 |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电子与信息学报版面费 | 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发表 | 电子与信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子与信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