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04/29]
- · 《电子与信息学报》数据[04/29]
- · 《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04/29]
- · 电子与信息学报版面费是[04/29]
全国信息学竞赛,青岛18名高中生获省一等奖!看(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青岛二中学生汪之茗参加今年7月份信竞国赛 参加今年信息学竞赛省赛的青岛二中学子 “虽然这几年升学政策一直在变,但我们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对信竞
青岛二中学生汪之茗参加今年7月份信竞国赛
参加今年信息学竞赛省赛的青岛二中学子
“虽然这几年升学政策一直在变,但我们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对信竞学生的培养始终没有间断,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队伍体系和学生梯队。20年,青岛已经探索出了完善的信息学竞赛培养体系,搭建起小初高一体化参赛梯队。”该负责人介绍,从去年6月份起,青岛版“强基计划”出炉,主要面向全市高中选拔特殊禀赋学生。目前各培养基地已基本成体系,信息学学科以青岛二中和城阳一中为两大基地校,拥有50多名学员,由于疫情的大背景,当前学员主要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线上课,指导老师既有青岛本土名师,也会从全国聘请金牌选手和金牌教练。据透露,市教育局也正在研究青岛版“强基计划”向初中特殊禀赋学生延伸,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青岛二中信竞学生在机房学习
此次青岛18名一等奖高中生中,青岛二中学子就占据了10人,超过了半数。青岛二中高二数学MT的汪之茗是此次青岛考生中成绩最好的,他以304分的总成绩排名全省第七。值得一提的是,汪之茗今年七月份就已经拿到过国赛银牌,此次他拿到省一,明年将有机会再次代表省队出战国赛,向金牌发起冲击。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记者采访了解到,汪之茗从小就是老师和同学们口中的“天才少年”,他在小学时,就曾开始自学高中数学课程,并拿到过多个数学竞赛大奖。之所以后来走上了信息学竞赛的道路,要缘于青岛二中信息学竞赛首席导师胡芳的公益课。“初中课程对孩子来说没什么难度,他经常喜欢涉猎一些新知识。曾经有一段时间,二中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竞赛类公益课,就带着他去听了几堂课,他一下子就被胡芳老师讲的编程知识给迷住了。再加上他从小就有比较好的数学功底,就开始慢慢接触信竞了。”汪之茗妈妈姜女士告诉记者,汪之茗从初一就开始打信息学竞赛普及组的比赛,到了初三已经拿到过提高组一等奖。
据介绍,近些年由于竞赛规范需要,在山东省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竞赛缺乏小学、初中阶段的相关比赛,很多岛城学子是从高中才真正开始接触这四大学科竞赛的。而信息学相关比赛是作为科技活动保留下来的,青岛从2000年就开始举办中小学程序设计比赛,也因此在这方面储备了大批“好苗子”,整体呈现后备力量充足、体系结构合理的特点。“就拿这次NOIP山东赛区比赛来说,青岛有五名初中生的分数也达到省一等奖了。但是根据要求,初中生只有成绩证明,没有获奖证书,但他们未来也都有冲击清北的潜质。”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青岛七中的赵英智此前已经入选了信息学竞赛的初中组国家队,拿到了国赛金牌,他在信竞方面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很多高中生。
文章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网址: http://www.dzyxxxbqk.cn/zonghexinwen/2022/1008/795.html